| 2010中国网游:涅槃过后再起飞_网络游戏新闻_全球游戏门户第一站

2010-12-31 09:45:23
来源:158card

  2010年网游用户半年增长率仅为11.9%,为近5年来最低增幅。

1
  图为玩家在第八届网博会现场体验游戏新品。


2010年,风险投资商与网游业的渐行渐远,或许预示着中国网游业已走过了依赖外界资本生存发展的初期阶段。

  2010年对中国网游业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经历了10余年发展的中国网游产业开始进入蜕变期:盛大、九城、巨人等国内一线游戏公司出现了发展历史上的低潮,整体业绩滑落,风险投资渐行渐远,而低俗炒作、恶意“山寨”等不和谐音符,则让这个一直处于舆论争议中的行业更显尴尬。好在,还有蓝港等新一代游戏公司的异军崛起,中青宝的上市、首部针对网游进行管理和规范的部门规章《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以及老牌一线企业的“富二代”新品——它们在延续着前作辉煌的同时,也为面临走弱的整个网游业的继续前行发挥着积极的支撑作用。尤其是一些充当着行业领头羊的网游企业对于游戏本质认识的回归,对游戏质量的重新重视,也让我们看到了行业重新起飞的美好前景。尽管年底的大规模“裁员风”仍难免让人有些落寞,但或许这就是涅槃中的阵痛。我们在此回首2010年网游业的一些现象,希望通过这些或许并不完全的总结和反思,期待2011年的中国网游业越来越好。

  玩家“候鸟效应”突显

  即将面对大二期末考试的长沙女孩雪翼(网名)正在虚拟的游戏世界中奔驰着,每隔一周,她都会换一款网游试试,在国内网络游戏普遍采取“免费畅游、道具付费”运营模式的情况下,她经常在闲暇时间随性地选择不同的游戏来放松心情。雪翼的网游生活状态代表了时下国内很大一部分网游玩家的消费状态——同时注册多款游戏,并来回快速“迁徙”的候鸟式游戏方式。这种游戏方式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在深刻影响着中国网游业的发展,并形成了一种极为典型的中国式网游和中国式玩家心理。然而,2010年,这种状态有了改变。

  所谓中国式网游,是指以“普通玩家免费+道具收费”为特点的网游运营模式,最早源自韩国,但在2005年至2009年期间,这种模式在中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挥和应用。2007年,采用此模式的完美时空的季度收入同比增幅甚至达到了1474%。

  进入2010年后,国内网游业强劲的发展势头逐渐放缓,并在年底出现了急刹车。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网游用户规模半年增长率仅为11.9%,为近5年来最低增幅。然而,与之不对称的是,2010年超低的用户增幅却并没有影响到游戏同时在线率平均值的提升,上市后快速突破10万同时在线人数的新游戏比比皆是。“候鸟玩家”的负面效应逐渐显现:一方面是可观的在线人数,但另一方面,每款游戏对于玩家的黏合力以及玩家在每款游戏上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却大打折扣。

  “候鸟现象”所带来的收益下降的压力随之而来。自11月底以来,国内不少知名网游企业纷纷爆出裁员讯息;8月份刚刚借壳大华建设登陆美国纳斯达克的上海联游网络,由于股价一直低于1美元,甚至面临退市的风险;而各网游上市公司第三季度财报的结果不甚理想,更是令一些业界人士产生了“中国式网游崩塌”的担忧。

  “富二代”新品救市

  “中国式网游的模式只是利用玩家贪便宜的心理来赢得生存,崩塌虽是迟早的事,但并非没有挽回的机会。”有业内人士认为,今年具备一定口碑基础和品质保证的“富二代”网游新品的出现,或能令玩家们回归稳定驻游的状态,从而扭转目前中国网游持续走弱的尴尬局面。

  所谓“富二代”网游,是网游业内人士对一些成功网游产品续作的戏称。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10余款以续作身份出现的网游新品活跃在国内网游市场上:盛大的《魔界2》、网易的《天下2》、完美时空的《热舞派对2》以及搜狐的《天龙八部2》等,几乎所有国内的一线游戏厂商均在今年针对旗下成功的游戏产品推出了续作。这些续作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均为自主研发的国产原创网游。前作在玩家群体中的良好声誉,对于二代产品在用户市场开拓上有着极为重要的铺垫作用。

  事实上,众多网游“富二代”产品的集中爆发且表现不俗,也凸显了国产网游发展10余年后,开始从野蛮生长并靠国外游戏支撑,走向了以民族原创开启优质国产网游之路的趋势。国内网游厂商开始寻找打破自主研发游戏短命宿命的方法,寻求摆脱单纯依靠“免费”来吸引玩家的传统盈利模式。道路的走向很多,而“富二代”网游则呈现出快速突围的强大力量,也使得国产原创网游开始进入了“经典游戏续作不断,游戏品牌经久不衰”的可喜状态。

  当然,在“富二代”网游集中出现的同时,不少大牌国产游戏厂商对于网游质量的把控也越来越重视。2010年,盛大、完美时空、腾讯、网易、金山等一线国内游戏厂商都加大了网络游戏产品研发的投入力度,以往长期存在的“三分研发、七分运营”的状况得以改善。以盛大游戏为例,其2010年第三季度的财务报告显示,盛大游戏在第三季度研发支出为1.164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季度增长8%,比去年同期增长41%。大手笔的研发投入,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短期利润上的减少,但也彰显了国产游戏厂商向着品牌游戏进军的长远眼光和决心。

  风险投资渐行渐远

  相对于网游厂商对于市场开发和产品态度的良性转变,另一个群体也在2010年出现了转变——风险投资商开始悄然从网游这个过去所青睐和追捧的领域中撤离。

  据德勤公司与清科集团联合发布的《2010年中国网络游戏行业投资研究报告》显示,2010年上半年,中国网游行业共有6起投资案例,其中披露金额的投资案例为5起,投资总额为1035万美元,平均单笔投资金额为259万美元。这一数字较十年来的平均单笔投资金额737.37万美元,下降幅度超过64%。

  风险投资商从网游行业的大规模撤离,表面上看似乎意味着网游行业发展势头走弱,但实质上,则预示着2010年的中国网游行业已经走过了依赖外界资本生存发展的初期阶段,在形成自己稳定的盈利能力和造血功能后,正日趋走向自我成长的成熟阶段。稳定增长的市场、高毛利率和良好的现金流,以及基本稳定的行业结构,这些都让不少已经走向成熟的网游企业和风投渐行渐远。

  当然,目前的国内网游行业中,仍然期待风投拯救的企业也不在少数。但风投与网游一、二线厂商的渐行渐远,并未变成对中小网游企业的青睐。为了尽快实现盈利,“题材雷同、名称相近,玩法大同小异”的现象在不少中小网游厂商中表现得较为突出。而去年高调推出的盛大网络“18计划”和巨人网络的“赢在巨人”计划,时至今日,所扶持的中小网游企业依然没有像样的游戏产品获得玩家青睐,这也让更多风投对中小网游企业望而却步。

  “金融资本的投入对于网游企业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企业自身的觉悟,关注游戏的品质,回归游戏本身的乐趣,在技术上和人才上武装游戏企业,这些才是最关键的。”或许正如网元圣唐副总裁靳超所言,这种觉悟应该是中国游戏产业今后变化的关键。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张书乐


【编辑:饭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