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偷菜”合法性惹发争议 观点众口难调_网络游戏新闻_全球游戏门户第一站

2010-10-15 09:45:23
来源:158card
734

 “有媒体就网上“偷菜”游戏是否纳入监管以及下一步能否就“偷菜”功能进一步采取限制措施等相关问题,采访了文化部文化市场司执法监督处。一位值班人员说,他们陆续接到国内其他省份市民电话投诉反映“偷菜”游戏对孩子和成人带来的影响和危害。他认为,互动“偷菜”功能属于简单机械的操作,并没有启迪思维和开发智力的益处,有可能对此类游戏的“偷菜”功能逐步取消,也可能对这类网络游戏进行改良。

  当然,“值班人员”并不能完全代表官方声音,而昨天又有媒体报道称,网络游戏主管部门文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文化部并未对取消“偷菜”游戏进行研究。不过,这的确是个饶有兴趣的话题,毕竟,“偷菜”引起的争议与涉及面,那是相当之大了……”

  支持

  借此催生网游分级

  游戏是人的天性,网络游戏不仅有游戏的成分而且是文化和技术的“集大成者”,在逼真的模拟场景中玩家可以扮演想扮演的角色,如打斗类游戏,玩家无需承担一切后果和责任,甚至可以赢得荣誉或奖励,这是对玩家的最大吸引力。然而,一些网络游戏特别对于世界观、价值观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来说不是教育而是教唆,不是引导而是误导。因为网络游戏所创造的虚拟世界,遵循的行为规范、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与现实社会格格不入。

  “偷菜”游戏曾经风靡一时,时至今日不知误导了多少未成年人和成年人,潜移默化中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受到影响。取消“偷菜”游戏令人称道,更让家长和教师拍手称快,可是网络游戏如“种菜”,网络游戏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每一个新游戏面世都是制作者对玩家的心理、网络服务、市场等做了一番精心研究所做出,众多的网游产品游戏方式灵活,游戏用户多样,老少皆宜,甚至吸引了无数老人加入其中,不知使多少人玩世不恭、玩物丧志,不知使多少青少年和成年人染上网瘾。对于网吧和网络游戏,管理部门不知下发了多少文件,可是大多依靠办网者、网络游戏经营者的自律;对于预防未成年人网瘾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运用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网络游戏实名制等,可是在实施过程中并未达到预期目的。

  反观一些国家的做法,对网络游戏实行分级制度,例如欧洲现行的游戏分级制度是由欧洲互动软件联合会制定于2003年春代替原先在欧洲实行的游戏分级制度。国外成功的网络游戏管理模式,难道我们不能“照搬照抄”吗?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至少可以解决部分问题,只要能够解决一些问题就足矣!总比我们不采取行动,或者实行华而不实的措施强百倍。

  李建波

  建议

  让玩家来定生死

  对于“偷菜”这款游戏,既然批准了人家上线,要再对其关闭或强令更改,自是要符合程序正义,少不得论证、听证等环节。

  说说“偷菜”游戏本身,玩起来确实不需要动什么脑筋,要的只是时间与精力。但正是这么简单的一款游戏却能迷倒众人,自是说明其有不简单的地方。玩家为什么喜欢它?因为娱乐很多时候就是一种放松,给人以身心的轻松。偷菜游戏就是让人傻到极致,不要太用心思去思考,只顾简单地点击鼠标。这款游戏的疯行,也能从侧面窥出当前一些人的精神状况,生活本身已很累,更乐意从事那种简单的游戏来放松。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对人生的幸福有不同的认知,对游戏的需要自然也各有不同。所以说,并不是需要每款游戏都必须是益智类游戏,能让人的心情放松,也不失为一款好游戏。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有人喜欢高深,极具挑战性的游戏,有人喜欢简单的,只要不设置沉迷陷阱,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一款游戏的生命力还是由市场去决定比较好。作为一个“偷菜”游戏的玩家,曾狠狠地玩过一阵子,但劲头过去了,就关注得少了。

  另外,说说玩“偷菜”游戏的趣事,小女儿平时看我上网“偷菜”,在旁边认识了很多没有见过的植物、水果和动物,当然,也知晓了一点点动植物的生长过程。这也算是我玩游戏的意外收获吧!“偷菜”游戏,还是让玩家来定其生死吧!

  王玉初

  反对

  别把游戏置于道德烤架

  互动偷菜功能属于简单机械的操作,没有启迪思维和开发智力的益处。可是,谁说游戏一定要具有启迪思维和开发智力的教育功能?游戏就是游戏,人们需要游戏可能是因为其具有教育的功能,也可能只是因为人们内心的需要——游戏永远都应该是生活的组成部分,人们的生活不可能处于一种永远接受教育的状态,也不可能处于一种永远亢奋的学习状态,这些都不是人生的常态;作为一种完整的生活,休闲和娱乐也是生活的必要内容,而且是可以让人生更丰富多彩的并不是丢人的内容,所以如果一个游戏能够满足人们的心理,能够带给人们的需求满足,这样的游戏就很难说是没有价值的。

  即使,那些不喜欢游戏的人可以说它没有意义,但是他们不能否认它有价值,因为价值通常是不同人的不同感受,有没有价值需要游戏的使用者作出全面的判断。

  游戏只是游戏,游戏可以让生活更丰富多彩,也可能让一些缺乏自制力者沉迷其中。这些功能和问题都是游戏必然具有的。重要的是,我们在面对游戏时,既要发现其可能产生的问题,对其进行改进和改良,但也不能把很多游戏无法承载的内容强加在游戏的身上,比如游戏要有教育功能,游戏要代表先进文化,游戏不能产生任何问题,这些要求都是对游戏不符实际的苛求,也是对个人生活的一种苛求——人们的生活应该充满意义,即使在游戏时也要主题鲜明。其实,生活有时就是一种平常的状态,何必非要加于意义。李劭强

  评判

  解药在游戏之外

  我们相信在一个致力于建设市场经济的国家,一款市场占有率很高的网络游戏,只要不触犯国家现有的法律法规,没有一个权力部门会因为一些毫无可量化的客观指标,纯粹见仁见智的问题就给予叫停。

  当然,越来越多人痴迷乃至沉溺于“偷菜人生”,有此类游戏设置的欲罢不能“诱惑陷阱”的原因,但是还有很多“上瘾”因素是无法从游戏本身中得到答案的。也就是说,人们并不是因为这款游戏才无聊,而是游戏氛围迎合了人们某种情绪,加剧和放大了这部分无聊情绪。从这个角度讲,我们也能看出不管是去年年底传出的文化部下令的改偷菜为摘菜,还是如今盛传的或将取消偷菜的消息,都不可能治愈线上线下戏里戏外的“集体无聊化”和“社会性焦虑”。

  曾有心理咨询师表示,白领中流行“偷菜”,是因为热现代都市中,白领生活、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借助网络游戏,可以将现实中的压力、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通过“偷”安全地发泄。也有人从偷菜热中找到曾相识的一面,比如那句“贾君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中暗含的久违的儿时温情与田园想象。

  当然,偷菜不光是在白领中风行,它几乎占领了使用网络的各个阶层,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素养的人普遍痴迷,若说是发泄压力,显然这里有着社会集体性焦虑。总之,游戏只是一个载体,顾名思义,“游戏”两个字字面意思就是它大受欢迎的最好注解,“偷菜”自然也是隶属其中。所以说,借此遣怀,一浇心中块垒的,可以是偷菜,也可以是钓鱼,可以是任何一种契合社会心绪的游戏或文化产品。假如某款游戏真的被很多人认为催长了集体无聊化倾向,那么解药肯定在游戏之外,而非一纸禁令所能解决的。 李晓亮

  ■延伸

  该取消的何止是“偷菜”

  网络游戏易于成瘾,在国内外已经早有定论,并一直处在风口浪尖,舆论论战不止,可喜的是文化部发布的《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在今年8月1日正式实施,这其中的努力我们有目共睹,但是相关的细化条例和法规却依然没有公布出来,对于管制游戏者尤其是青少年网络成瘾起到了多大的作用,我们依然需要拭目以待。

  正如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蔡敏所说,偷菜、抢车位等游戏,在一个时期或某个阶段可以满足人们普遍的某种心理需求,譬如成就感或好奇心等,其实是虚拟游戏所带来的一种压力释放,不必过分担忧,只要游戏者自己有节有制,“偷菜”误事并不成立。但假如容不下一个虚拟的“压力释放”的游戏,我想那些血腥暴力的网络游戏是否更应该消失呢?

来源:北京晨报

 


【编辑:暖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