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痛哇!——历数日本之痛文化(组图)

2010-05-05 09:45:23
来源:158card

【本文由家用电脑与游戏授权17173独家转载,不得转载】

  2010年3月21日上午9点你在干什么?

  或许你蹲在电脑椅上,从《战地:叛逆连队Ⅱ》中的一座房屋里透过窗户往外看,只见队友与敌人交战正酣,于是你来一记冷枪出手相援……

  或许你慵懒的躺在宽大的椅子上,面对电视,春暖花开,正在追卖萌新番《守护猫娘绯鞠》或者热血新番《妖精的尾巴》。桌上的一杯热咖啡的热气正徐徐升起,将凌波丽手办映衬的更有魅力……

  好吧,让我们的假设更加大胆一些:或许你躺在床上流着口水,抱着抱枕,时不时露出一丝难以捉摸的猥琐笑容——为什么你能如此放肆?因为2010年3月21日是伟大的星期天!

  然而你可能不知道,在这伟大的星期天东京时间上午10点(也就是北京时间上午9点),大堆的东瀛宅人们难得的走出家门,捏着1500日圆的预售票或者是2000日圆的当日票,来到东京湾畔的幕张(Messe),因为这里有“2010萌博览会”(萌え博2010),因为这展会上可是有很多痛车,能让宅们大痛特痛!

  何为痛

  我们先来简单解释一下这非传统意义上“痛”的含义。痛文化的“痛”最初自于“痛车”,所谓痛车,是指在车身外观大面积以彩绘或粘贴贴纸等方式装饰ACG图案(而且主要是美少女图案)的车辆,发源于日本(当然是日本!)。然则其起源众说纷纭。在痛车开始发祥的1980年代,正是日本经济腾飞时代,大家都财大气粗的买进口车,尤其是意大利车(イタリア车),意大利车读音为“Itasha”,其中“Ita”的发音跟日语中的“痛”发音相同(喜欢看深夜档同学一定知道这个发音的),所以日语中就称这样的车为“痛车”。另有的说法是,痛车是仿照赛车粘贴赞助商标志;也有的说是因为制作痛车太过昂贵,花钱花得心痛等等,总之,和很多莫名其妙开始流行起来的ACG文化一样,何为痛车之痛,一直没有权威解释。

  痛文化是宅文化的一种,和Cosplay一样,也是一个从二次元转变为三次元的产物。在汽车表面贴着ACG人物,以此来表达自己对ACG作品的喜爱之情,想痛什么,全根据自己的趣味来选择,是一种很自由的表达个人情感、观点和个性的方式。当一辆蓝色的凌波丽痛车在你身边驶过后,那么你得到了一个最直观的信息:车的主人对凌波丽有爱,而且爱的程度已经相当可观了。虽然在1980年代就已发祥,但起初只是小众非主流,直到本世纪,宅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痛才随之有了自己的地位。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原因,即便对于主流社会来说,痛并不像某些极端的宅文化那样让人讨厌,而且颇能给人好感——不管是谁,欣赏到如此美好漂亮的东西都会心情愉悦的。